为什么说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
书法,是文字与线条的完美融合,
笔墨浓淡之间,承载着数千年的中华文明;
书法名作,是令人惊叹的旷世奇作,
传奇背后,蕴含着华夏民族的品格与性情。
你经常能在生活中看到书法,
但是你真的能看懂、欣赏并写好书法吗?
为什么草书看似潦草,却被看做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?
隶书的演变和古代建筑有什么关系?
行草书中的“计白当黑”为什么是高级的写法?
你记住了名帖中的每一个细节,为什么还是临摹不出其中形态神韵?
书法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,更是诗文、宗教、政治、绘画、建筑等各种文化的融合,是中华文化精髓中的精髓。
书法就是写字,但不仅仅是写字。书法之所以为法,总是有一些基本特点和规律的。
书法的色彩简之又简,以黑白为主,再加上一点红。黑是墨色,白是宣纸的底色,那少许的红,则是充满着意味的那一方小小印章。恰是这极简单的色彩组合,造就了书法的独特之美。这种美,美在简约,美在布局。白的纸、黑的字、红的印,如何摆布,怎样组合,是书法对美的追求。色彩和布局之外,书法更注重的是笔墨,笔的抑扬顿挫,墨的浓淡干湿,落在纸上,每一笔都有不一样的韵味。书法之美,最受推崇的还是线条。提起线条,便想起怀素。怀素的草书,“援毫掣电,随手万变”,“墨气纸色精彩动人,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”。他的狂草在画形分布、笔势往覆上呈高昂回翔之态,在整体上呈轻重曲折、顺逆顿挫的节奏感,书法的线条之美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、心理等素质,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,也指风度、模样。借用到书法上来,讲的也是其稳定的个性特点。书法的气质便是在色彩、布局、笔墨、线条中展现。那么,除了表现之外,书法的气质来源于哪里呢?一个人的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和修养的外在体现,是内心平衡及文化修养的结合,是持之以恒的结果。同样,书法的气质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。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,书法的“法”就是方法和尺度。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中华文字由篆而隶,进而有楷、草,在书写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。从单字结构到章法布局,再到笔墨精神,都有一整套行为规则,不同的书写者如何拿捏运用这些规则,便是“度”。面对同一规则,而每个人运用的度不同,则形成了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的书法作品。
书法的气质,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。这种累积,不仅是总和,更多的是特质。文人,是笔墨里生出来的魂灵,这样的魂灵,源于笔墨,而又付于笔墨。书法是他们的心迹,如果说“迹”是书写,由心而生的迹则是书法。书法最讲心迹。“退笔成山未足珍,读书万卷始通神”讲的便是这个道理。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,从这个意义上讲,书法的气质便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气质,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。讲书法,最具特点的两句话是:结构严谨,法度庄严。两个“严”字,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。
法籍华人哲学家熊秉明说:“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。”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书法的地位和意义。书法既是抽象的,又是具体的。汉字最初多是象形文字,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。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,书写要求更加简便、快捷,汉字越来越抽象,越来越符号化。而书法把这种生活的具体和符号的抽象统一起来,用真、草、隶、篆各种书体,各种书写风格,把这种黑白、动静、虚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,不仅体现了“极高明而道中庸”,而且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:天人合一,知行合一,思维、情感与生活的统一。从《兰亭序》“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”的欣喜、《祭侄文稿》“孤城围逼,父陷子死,巢倾卵覆”的悲痛,到弘一法师临终写的“悲欣交集”,无不表现出活生生的灵魂与现实的对话。中国哲学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,书法便是这种结晶的表现形式之一。所以说,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。
“若有诗书藏于心,岁月从不败美人”。学书法,不仅是学写字,更是学文化。书法教育不单单是书写的教育,更重要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。
(作者:周伟,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、人民美术出版社党委书记)
【丁嘉耕简介】
丁嘉耕,著名书法家、作家。首都师大书法专业毕业。现任职于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。历任总后勤部政委秘书、编研室副主任、主任。大校军衔。现任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、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,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、总后勤部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。 数次出任全国、全军书法大赛评委。
丁嘉耕是我国书坛泰斗沙孟海、欧阳中石教授的得意弟子。书法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五届书法展、全国第五届中青展、全国手卷书法展,第三届全国青年书法展、第七届全国楹联展、全军第一至五届书法展等国家、全军书法展100余次。多次荣获全国书法一等奖。作品遍布北京海淀等八大城区,风靡京城,是中国首都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。书法作为国家文化代表,先后搭载中国神舟七号、神舟八号、神舟九号、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、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飞越太空,环绕地球一万多圈,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。是航天飞船上的中国名片,被中央电视台誉为“天宫墨宝”。其书法作为国家礼品赠送联合国总部、比利时首相等多国国家元首。中央领导同志将丁嘉耕书法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乌克兰孔子学院。先后出访法国、奥地利等欧洲8国以及台湾地区进行书法交流。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,丁嘉耕与比利时副首相德玛赫进行中国书法与欧洲现代文化的对话。2013年9月1日,丁嘉耕作客中央电视台,向全国观众谈艺术与人生。
出版书法著作9部,报告文学、散文集5部。编著出版后勤、书法类图书9部,1800万字。
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
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
北京市文联理事
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
北京市文联第八届代表大会代表
北京书法学校客座教授
北京市翠微中学名誉校长
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
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(第五届)
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副主任
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(经大会组委会推举,担任中国书协第六届理事选举监票人)
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院艺术委员会委员
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
中国作家协会会员
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
中国散文学会会员
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(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)
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军事历史分会副秘书长(军事科学院授予)
中央电视台《星光大道》节目艺术评委
舒同书法研究会副会长
全国、全军书法大赛评委
喜欢老师作品可微:yihuicang2018 文章来自公众:艺惠藏